9月27日,我校第十五届孔子文化节学术大讲堂迎来一位特殊的主讲嘉宾——孔祥德教授,他以《新时代青年如何理解传统文化》为题,通过激情洋溢的演讲,带领同学们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;通过对当代国际形势的条分缕析,激励大学生们坚定文化自信,弘扬中华文明,延续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。
孔祥德教授是南孔文化研究院院长、中国儒学高级顾问、中管院特级研究员、《南儒研究》总编辑、莆田市孔子文化研究会会长,同时,他还拥有一个特殊的身份——孔子第75代孙。
讲座伊始,他向同学们展示了通过国家文物部门认证,由全国唯一(江绾)家族保护的秦、汉、唐时期孔子铜像仿真模型,从历史渊源着手,讲解传统文化的概念、孔子的精神世界和儒学的主要特征。
两千多年前,先贤孔子以学立身,成为“万世师表”,其提倡的“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”等理念影响深远。孔祥德教授认为,儒家思想强调人性本善,强调礼仪文化,重视家庭伦理,注重文化传承。随着中国的崛起,儒学的思想和文化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认可,成为了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。
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,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于青年的成长至关重要。新时代,大学生应如何理解运用传统文化并增强文化自信呢?孔祥德教授从多个维度给出建议。他倡导青年们在学好传统文化的同时,必须关注新时代包容的多元文化,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先锋助手作用。
讲座中,孔祥德教授精妙的观点赢得了阵阵掌声。他指出,文化的自我意识和文化的自信,不仅包含着对长期积淀下来的优秀民族传统的认识和热爱,也包含着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促进和发展,即对文化的继承和创新。当代大学生,正是民族文化建设的主力军,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,有助于提高民族文化认同,提升民族道德素质和修养,建构民族文化价值观。
副校长田思林在总结发言中强调,我校作为一所坚持传承儒家文化来构建大学精神的职业院校,学校倡导敬天爱人和忠孝仁义,恪守忠诚、专业、团队、责任、荣誉、国家之校训,以此构建学校精神特质。文化如水,浸润无声,文明如潮,弦歌浩荡。愿先师功德垂青史,儒学精华照五洲。
据悉,在第十五届孔子文化节暨“儒家文化与青年精神研讨会”期间,我校金龙校区与天城校区还举办了多场分量级讲座。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、著名姓氏文化专家王大良博士主讲的《从文物文献看孔子及其世家》和湖南省新宁县总商会副会长、旦平故里红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志民主讲的《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》,带领师生们共鉴中华文化之美,共谋文化传承创新,共促文化交流互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