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2016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:
2016年毕业生
就业质量年度报告
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
二零一六年十二月
目 录
一、学校概况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1
二、毕业生基本情况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3
(一)毕业生人数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3
(二)性别比例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4
(三)生源地情况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4
(四)学科专业分布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5
三、毕业生就业情况及趋势分析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6
(一)总体就业率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6
(二)不同学科门类毕业生就业率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7
(三)毕业生就业形式分布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8
(四)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9
(五)就业单位性质分布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11
(六)校园招聘招聘情况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12
四、就业工作举措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12
(一)夯实基础,健全和完善就业工作领导体系。............... 12
(二)突出重点,打造校企结合的就业供需体系。............... 12
(三)加强引导,构建全程化的就业创业指导体系。.............. 12
(四)强化服务,完善全方位的就业信息服务体系。.............. 13
五、就业状况调查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13
(一)就业观念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13
(二)毕业生就业期望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13
(三)毕业生求职过程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14
(四)毕业生就业满意度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14
六、对教育教学的反馈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15
(一)毕业生建议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15
(二)用人单位意见反馈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15
七、母校综合评价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16
(一)影响母校满意度因素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16
(二)母校满意度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16
(三)在校期间的最大收获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17
八、结束语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18
一、学校概况
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(原名重庆电子工程学院)创建于1988年。2001年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、教育部公布备案正式成立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(教育部代码12755)。
学院位于三峡库区经济中心、重庆第二大城市和千年文化古城——万州。东临名扬天下的长江三峡,西接国际化大都市重庆主城,具有连接全国各地的港口、铁路、高速、空港全方位的立体交通。
学院现有金龙、天城两个校区,均为优美的自然生态型教学园区,学院总部所在地金龙校区绿树成荫、山水相映、亭台生辉、风景如画,是一所典型的花园式大学。
学院自创建伊始,坚持以服务为宗旨,以就业为导向,走产学研结合之路的办学理念,坚持“人无全才、人人有才”、“传统文化安身、现代科技立命、与世界同步”等办学思想,不断加强内涵建设,提升教育教学质量,使学院得到长足发展。现建有软件学院、电子工程学院、经贸学院、表演艺术学院等4个二级学院,设有软件技术、装潢艺术设计、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、汽车检测与维修、会计与统计核算、电子商务、动漫设计与制作、音乐表演等37个专业,涉及8个专业大类,16个专业类,初步形成了以工为主,经、管、文、艺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。在校生近万人。
学院大力实施质量提升工程。所设专业中软件技术为市级特色专业,计算机网络技术、计算机信息管理、商务英语等3个专业为市级教改试点专业,软件技术教学团队为市级教学团队,JAVA课程和传统文化经典导读课程为市级精品课程。有8个校级重点专业及专业群,19门校级精品课程,64项在研市、校级教改项目。同时积极探索实施"卓越人才"培养计划,与企业共同举办软件外包人才和总裁助理培养试验班,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就业质量,近年来,学院学生平均就业率达95.3%以上,深受用人单位欢迎。
学院坚持工学结合、“双证”融通和教学实训为一体的教学改革,引入了美国微软认证、清华IT、国家职业资格认证等19个国内外权威职业认证,职业认证考试通过率平均达到93.7%以上。近年来,学院有230人次在全国及省市技能大赛中获奖,其中金奖6项,银奖4项,国家一等奖8项,国家二等奖14项,国家三等奖14项;重庆市一等奖17项,重庆市二等奖11项,重庆市三等奖11项。我校学生在2016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(重庆赛区)中表现突出,全市高职高专组荣获全国一等奖1个队(全市仅2队),重庆市一等奖4个队(全市仅36队),重庆市二等奖4个队(全市仅32队);学校被授予7所优秀组织工作单位之一。
学院坚持德能双修、全面发展,以融合儒家文化、时代文化、企业文化三江汇流为承载,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文化。学院倡导敬天爱人和忠孝仁义,恪守“忠诚、专业、团队、责任、荣誉、国家”之校训,深入进行学生人生观、价值观和品德修养教育,以此塑造大学精神。学院先后荣获重庆市党建示范单位、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。
学院始终坚持为重庆信息产业服务,为三峡库区开发建设服务的办学方向。在培养高端技能人才的同时,广泛开展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技术开发、技术服务与多种培训,并积极开展区域合作、校际合作和国际合作,与美国加州浸会大学、俄罗斯沃罗涅日国立大学、澳大利亚博士山大学、菲律宾凯迪雷拉大学、菲律宾学会大学、菲律宾西北学会大学、菲律宾曼纽大学、印度尼西亚迪亚大学、泰国博仁大学、巴基斯坦企业管理学院、韩国庆星大学等10余所国外大学,重庆工商大学、重庆邮电大学等20余所国内大学及百余家知名企业、教育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、教师进修、联合办学、学生实习实训等合作关系,办学特色日见彰显。先后被批准为国家计算机与软件技术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院校、重庆市示范性软件学院、软件人才培养基地、笔记本电脑基地人才培养院校、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专科自考主考院校。
当前,学院正处于提档升级的关键时期。学院将以加快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为契机,不断创新职业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,实现校企深度合作,提升人才培养质量,努力创建中国高职教育品牌名校,为渝东北职教高地建设、长江中上游教育中心和西部教育高地建设作出新的贡献。
二、毕业生基本情况
(一)毕业生人数
我校2016届毕业生2518人, 2015届毕业生2707人,2014届毕业生1964人。(见图2-1-1)
图2-1-1 2014届-2016届毕业生人数情况
(二)性别比例
1.我校2016届毕业生中,男生人数1385人,占毕业生人数的比例为55%;女生1133人,占毕业生人数的比例为45%。(见图2-2-1)。
图2-2-1 2016届毕业生男女性别分布
(三)生源地情况
我校2016届本毕业生,主要分布重庆市,四川省,甘肃省,贵州省,青海省,新疆维吾尔自治区,这其中重庆市为我校招生重点区域。(见表2-3-1)。
表2-3-1 2016届毕业生生源地区分布一览表
序号 |
生源地区 |
人数 |
百分比 |
1 |
重庆市 |
1832 |
72.76% |
2 |
四川省 |
306 |
12.15% |
3 |
甘肃省 |
197 |
7.82% |
4 |
贵州省 |
88 |
3.49% |
5 |
青海省 |
62 |
2.46% |
6 |
新疆区 |
28 |
1.11% |
7 |
海南省 |
4 |
0.16% |
8 |
湖北省 |
1 |
0.04% |
(四)学科专业分布
我校2016届毕业生主要分布四个学院,其中电子工程学院毕业人数1041人。占比为41.34%;经贸学院毕业人数为952人,占比为37.81%;软件学院毕业人数517人,占比为20.53%;表演艺术学院毕业人数为8人,占比为0.32%(见表2-4-1)。
表2-4-1 2016届毕业生学科大类分布一览表
序号 |
学科 |
毕业人数 |
百分比 |
1 |
电子工程学院 |
1041人 |
41.34% |
2 |
经贸学院 |
952人 |
37.81% |
3 |
软件学院 |
517人 |
20.53% |
4 |
表演艺术学院 |
8人 |
0.32% |
我校2016届毕业生共涉及21个专业,其中,会计与统计核算、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、装潢艺术设计3个专业的人数相对较多,分别为497人、415人和272人。(见表2-4-2)。
表2-4-2 2016届毕业生专业分布一览表
院系 |
专业 |
人数 |
百分比 |
||
电子工程学院 |
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 |
415 |
1041 |
16.48% |
41.34% |
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|
127 |
5.04% |
|||
计算机控制技术 |
73 |
2.90% |
|||
计算机网络技术 |
121 |
4.81% |
|||
物联网应用技术 |
17 |
0.68% |
|||
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|
152 |
6.04% |
|||
移动通信技术 |
136 |
5.40% |
|||
经贸学院 |
金融保险 |
15 |
952 |
0.60% |
37.81% |
投资与理财 |
27 |
1.07% |
|||
会计与统计核算 |
497 |
19.74% |
|||
经济信息管理 |
178 |
7.07% |
|||
电子商务 |
65 |
2.58% |
|||
商务管理 |
112 |
4.45% |
|||
连锁经营管理 |
58 |
2.30% |
|||
软件学院 |
计算机信息管理 |
73 |
517 |
2.90% |
20.53% |
软件技术 |
103 |
4.09% |
|||
动漫设计与制作 |
35 |
1.39% |
|||
装潢艺术设计 |
272 |
10.80% |
|||
广告设计与制作 |
34 |
1.35% |
|||
表演艺术学院 |
音乐表演 |
6 |
8 |
0.24% |
0.32% |
舞蹈表演 |
2 |
0.08% |
|||
总 计 |
2518 |
100% |
100% |
三、毕业生就业情况及趋势分析
(一)总体就业率
1.毕业生初次就业率。截止到2016年6月30日,我校2016届毕业生就业率为87.72 %,截止2016年8月31日初次就业率为90.59%,从就业趋势来看,截止到2015年6月30日,2015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(83.36%)、截止到2014年6月30日,2014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(86.91%),2016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略有增加。(见图3-1-1)
图3-1-1 2014-2016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情况
2.毕业生年底就业率。毕业生的就业率因受经济持续下行压力增加的影响,和以前相比,招聘单位的减少,截止2016年12月20日,我校2016届毕业生年底就业率为95.12%,相比2015届毕业生就业率(96.08%)下降近1个百分点,与2014为94.04%略高(见图3-1-2)。
图3-1-2 2014-2016届毕业生年底就业率情况
(二)不同学科门类毕业生就业率
从不同学科门类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看,近两年就业情况较好的有物联网应用技术、金融保险、电子商务、软件技术等专业。计算机控制技术等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相对低一些(见表3-3-1)。
表3-2-1 2016届毕业生不同学科门类就业率情况一览表
(截止到2016年12月20日)
院系 |
专业 |
12.20就业率 |
||
毕业人数 |
就业人数 |
就业率% |
||
合计 |
2518 |
2395 |
95.12% |
|
电子工程学院
|
1041 |
981 |
94.24% |
|
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 |
415 |
390 |
93.98% |
|
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|
127 |
116 |
91.34% |
|
计算机控制技术 |
73 |
66 |
90.41% |
|
计算机网络技术 |
121 |
116 |
95.87% |
|
物联网应用技术 |
17 |
17 |
100.00% |
|
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|
152 |
146 |
96.05% |
|
移动通信技术 |
136 |
130 |
95.59% |
|
经贸学院
|
952 |
911 |
95.69% |
|
金融保险 |
15 |
15 |
100.00% |
|
投资与理财 |
27 |
25 |
92.59% |
|
会计与统计核算 |
497 |
478 |
96.18% |
|
经济信息管理 |
178 |
168 |
94.38% |
|
电子商务 |
65 |
64 |
98.46% |
|
商务管理 |
112 |
104 |
92.86% |
|
连锁经营管理 |
58 |
57 |
98.28% |
|
软件学院 |
517 |
495 |
95.74% |
|
计算机信息管理 |
73 |
68 |
93.15% |
|
软件技术 |
103 |
103 |
100.00% |
|
动漫设计与制作 |
35 |
33 |
94.29% |
|
装潢艺术设计 |
272 |
258 |
94.85% |
|
广告设计与制作 |
34 |
33 |
97.06% |
|
表演艺术学院
|
8 |
8 |
100.00% |
|
音乐表演 |
6 |
6 |
100.00% |
|
舞蹈表演 |
2 |
2 |
100.00% |
(三)毕业生就业形式分布
1.截止到2016年12月20日,2016届毕业生中,签订就业协议书的比例为83.40%;签劳动合同的比例为5.96%;升学的比例为1.39%;自主创业比例最低,为0.32%。(见图3-5-1)
表3-1-1 2016届毕业生就业形式分布一览表
(截止到2016年12月20日)
就业形式 |
人数 |
比例 |
签就业协议书 |
2100 |
83.40% |
签劳动合同 |
150 |
5.96% |
升学 |
35 |
1.39% |
出国、出境 |
26 |
1.03% |
应征入伍 |
17 |
0.68% |
自主创业 |
8 |
0.32% |
其他形式 |
59 |
2.34% |
待就业 |
123 |
4.88% |
(四)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
从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来看,我校2016届毕业生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,在重庆市内就业的比例最高,为66.51%;其次是四川省,比例为10.98%;从就业地域分布的趋势来看,今年,我校毕业生在重庆市内就业的比例增加幅度较大,多数学生选择在西部地区就业。
图3-4-1 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表
院系 |
流向区域 |
人数 |
合计 |
2518 |
|
电子工程学院 |
1041 |
|
—— |
71 |
|
重庆市 |
680 |
|
四川省 |
81 |
|
江苏省 |
66 |
|
甘肃省 |
46 |
|
广东省 |
25 |
|
贵州省 |
20 |
|
青海省 |
16 |
|
北京市 |
6 |
|
浙江省 |
5 |
|
湖北省 |
4 |
|
上海市 |
4 |
|
福建省 |
3 |
|
陕西省 |
3 |
|
西藏 |
2 |
|
新疆 |
2 |
|
云南省 |
2 |
|
安徽省 |
1 |
|
海南省 |
1 |
|
黑龙江省 |
1 |
|
山东省 |
1 |
|
天津市 |
1 |
|
经贸学院
|
952 |
|
—— |
44 |
|
重庆市 |
533 |
|
四川省 |
149 |
|
广东省 |
55 |
|
甘肃省 |
44 |
|
贵州省 |
26 |
|
上海市 |
24 |
|
青海省 |
22 |
|
新疆 |
10 |
|
福建省 |
6 |
|
江苏省 |
6 |
|
北京市 |
5 |
|
浙江省 |
5 |
|
安徽省 |
4 |
|
河北省 |
3 |
|
山西省 |
3 |
|
陕西省 |
3 |
|
广西壮族自治区 |
2 |
|
海南省 |
2 |
|
河南省 |
2 |
|
湖北省 |
2 |
|
天津市 |
1 |
|
云南省 |
1 |
|
软件学院
|
517 |
|
—— |
24 |
|
重庆市 |
380 |
|
四川省 |
33 |
|
境外 |
25 |
|
甘肃省 |
23 |
|
广东省 |
8 |
|
贵州省 |
7 |
|
陕西省 |
4 |
|
湖北省 |
2 |
|
青海省 |
2 |
|
新疆 |
2 |
|
北京市 |
1 |
|
广西壮族自治区 |
1 |
|
海南省 |
1 |
|
河南省 |
1 |
|
黑龙江省 |
1 |
|
江西省 |
1 |
|
上海市 |
1 |
|
表演艺术学院
|
8 |
|
重庆市 |
5 |
|
贵州省 |
1 |
|
甘肃省 |
1 |
|
境外 |
1 |
(五)就业单位性质分布
根据单位性质,把毕业生就业单位分为机关单位、事业单位(科研设计单位、高等学校、其他教学单位、医疗卫生单位和其他事业单位)、项目类单位(部队、国家基层项目、地方基层项目、城镇社区)、继续深造与出国、企业单位(国有企业、其他企业和三资企业)以及自主创业(自主创业和自由职业)。
我校 2016届毕业生中,到中小企业就业的人数最多,为2178人,占就业总人数的比例为90.93%;在国有企业就业的人数为50人,占总人数的2.08%;出国出境26人,占总人数1.08%;应征入伍17人。与往年相比,我校毕业生进入机关、事业单位、出国、出境等就业的人数略有增加。
图3-5-1 2016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
(截止到2016年12月20日)
就业单位性质 |
人数 |
合计 |
2518 |
机关 |
23 |
高等教育 |
4 |
中初教育 |
10 |
医疗卫生单位 |
4 |
其他事业单位 |
22 |
国有企业 |
50 |
三资企业 |
13 |
其他企业 |
2178 |
部队 |
17 |
城镇社区 |
5 |
待就业 |
123 |
自主创业(微企) |
2 |
其他自主创业 |
6 |
升学 |
35 |
出国、出境 |
26 |
(六)校园招聘招聘情况
针对2016届毕业生,累计引进用人单位212家,提供5000余个招聘岗位;组织综合性双选会1场,组织小型双选会3场。累计825名毕业生通过双选会完成首次就业意向签订,占所有毕业生的32.76%。用人单位来自全国各地,其中以重庆市最多,有87家,广东、浙江、江苏等地用人单位较多,有68家。
四、就业工作举措
(一)夯实基础,健全和完善就业工作领导体系。
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就业工作“一把手工程”,校、院(系)两级都成立了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。将就业工作列入年度重点工作,多次召开就业工作专题会议,研究和部署就业工作,形成了“任务分解、责任到位、层层落实”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格局。
(二)突出重点,打造校企结合的就业供需体系。
通过“走出去、引进来”的方式,广泛联系用人单位和规范的人力资源机构,大量引进用人单位来校招聘。加强和顶岗实习单位的合作,提高实习留岗率。充分利用社会资源,发挥互联网优势开展网络远程招聘。
(三)加强引导,构建全程化的就业创业指导体系。
学校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、大学生就业与指导、创业指导课程,全面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,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。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。学校邀请企业高管、创业成功人士等来校组织就业创业讲座,邀请往届毕业生返校做经验座谈,邀请就业局、武装部相关人士来校做专题讲座。
(四)强化服务,完善全方位的就业信息服务体系。
除学校专门的就业网外,通过班级QQ群、微信公众号、公告板、校内广播等多渠道多方式将就业信息快速方便的传达至学生;通过毕业生信息平台收集就业信息,处理实习报告和毕业跟踪。
五、就业状况调查
2016年6月—11月,学校针对2016届毕业生开展就业调查, 对2173人通过问卷调查、电话回访、现场走访等形式调查,占总人数的86.29%,覆盖全部专业。
(一)就业观念
1.择业选择因素。据调查,毕业生在选择用人单位的时候,依然会把薪资待遇放在首位考虑,考虑的较多的还有行业前景、发展空间、地理位置等。相对而言,个人兴趣和专业对口考虑较少。
2.择业成功因素。据调查,毕业生认为自己择业成败的主要因素包括(依主次排序)表达与沟通能力、社会实践经验、学习成绩、自我推荐能力、求职方法技巧、团队合作、户籍所在地、计算机水平等。
(二)毕业生就业期望
1.择业地域期望。据调查,期望回原籍就业的学生为1173人,占调查学生的53.98%,愿意留在学校所在地(重庆市万州区)就业的学生为218人,占10.03%;愿意异地就业的毕业生中,愿意至“北上广”等一线城市就业人数最多,其次为重庆、四川等西南地区,然后是江浙地区,只有极少数愿意至西北地区工作(非西北生源学生)。
2.单位性质期望。据调查,机关、事业单位、国有企业依然是毕业生最希望就业的单位,其次是三资企业。还是有678人将民营企业作为第一选择,占31.20%.
(三)毕业生求职过程
1.信息获取途径。据对毕业生“你获取就业信息最主要的途径”调查,统计选择各选项的人数,结果见表5-3-1。
表5-3-1 毕业生就业信息获取途径
信息获取途径 |
人数 |
比例 |
校内就业市场 |
842 |
38.75% |
学校就业网、校园大中小型招聘会等 |
||
校外就业市场 |
363 |
16.71% |
其他招聘网站、社会举办的招聘会等 |
||
人脉关系(单位内部员工推荐、亲朋好友介绍) |
678 |
31.20% |
单位实习 |
238 |
10.95% |
其他 |
52 |
2.39% |
2.获得职位数量。统计已签约毕业生获得职位的数量,结果见表5-3-2
表5-3-2 毕业生获得职位数量
职位数 |
人数 |
比例 |
0 |
13 |
0.60% |
1 |
855 |
39.35% |
2 |
473 |
21.77% |
3 |
422 |
19.42% |
4 |
229 |
10.54% |
>5 |
181 |
8.33% |
(四)毕业生就业满意度
1.毕业生签约满意度。统计已签约毕业生对所签约单位是否满意见表5-4-1。
表5-4-1 已签约毕业生对签约单位满意度
满意程度 |
人数 |
比例 |
非常满意 |
403 |
18.55% |
比较满意 |
934 |
42.98% |
一般满意 |
671 |
30.88% |
不满意 |
137 |
6.30% |
非常不满意 |
28 |
1.29% |
2.对就业服务满意度。统计毕业生对学校提供的就业综合服务工作的总体评价,结果见表 5-4-2。
表5-4-2 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服务满意度
满意度 |
人数 |
比例 |
非常满意 |
255 |
11.73% |
比较满意 |
804 |
37.00% |
一般满意 |
852 |
39.21% |
不满意 |
187 |
8.61% |
非常不满意 |
75 |
3.45% |
六、对教育教学的反馈
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情况对人才培养的反馈和指导作用,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联动机制。
(一)毕业生建议
1.强化专业实践教学环节;
2.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适应社会需求;
3.增加经费投入,购买最新教学设备,与企业所用设备同步;
4.加强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
5.加强“演讲与口才”等公共选修课的开设;
(二)用人单位意见反馈
1.进一步加强毕业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,比如计算机常规操作、办公软件使用等;
2.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与行业、企业需求挂钩,可分方向开设定向班;
3.进一步加强毕业生职业素养的培养,让学生在入职前充分了解并执行职业人行为和职业道德。
七、母校综合评价
(一)影响母校满意度因素
2016届毕业生认为“所学知识/能力满足工作实际需求的情况”是对母校满意度的首要因素,占比55.22%;其次是“学校管理人员的办事效率和态度”和“住宿条件与管理”,占比为50.25%和48.71% 。(见图7-1-1)
图7-1-1 2016届毕业生影响母校满意度因素情况
(二)母校满意度
93.52%的毕业生对母校感到满意,总体满意度较高。可见毕业生对在母校所学知识及能力水平的满足工作需求的程度、校风学风等方面均比较认同。(见图7-2-1)
图7-2-1 2016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
(三)在校期间的最大收获
除专业技能外,“提升了品德修养”和“收获了良师益友”为毕业生在校期间的最大收获。(见图7-3-1)
图7-3-1 2016届毕业生在校期间最大的收获分布
八、结束语
为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,促进我校发展,完善就业状况反馈机制,按照相关要求,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负责跟踪调查并编制了《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2016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》。报告中有不尽完善之处,恳请社会各界给予批评和指正。
我们将在2016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分析的基础上,总结经验、查找不足,进一步加强就业市场拓展和优化服务质量,提升工作水平,健全长效机制,以促成就业工作更好的开展。